记者近日从省林业局获悉,今年以来,全省各地提前谋划、精心组织,积极发动干部群众造林绿化,截至目前全省已完成人工造林10.48万亩,提前完成年度10万亩人工造林任务,较原计划提前6个月实现年度既定目标。
今年我省各地以科技赋能、机制创新为突破口,科学开展国土绿化,推动森林质量效益提升。人工造林突出“精准化、可持续”导向,结合正在开展的全省林草湿荒普查工作,通过林地占补平衡科学划定造林绿化空间。皖北地区杨树更新行动优先选用抗性强、材质优的本地树种;皖南地区推进松树纯林改造,构建松材线虫病防控体系,全省乡土树种推广率已超过80%。
我省创新机制,借助“码上尽责”与“云端植树”两大数字化平台,全省已推出1045项义务植树活动,累计吸引超过50万人次踊跃参与。滁州市在定远县泉坞山森林公园开展“技术培训+现场实操”活动,栽植薄壳山核桃等经济树种1200余株。马鞍山市聚焦长江大保护,投资6.6亿元实施国土绿化示范项目,完成5150亩岸线复绿,打造石臼湖湿地等生物多样性保护区。亳州市在62万亩农田林网建设中推广节水抗旱树种,新建8个绿美村庄示范点,为皖北粮仓筑起生态防线。黄山市在宏村、西递等著名景区周边广植银杏、乌桕等彩叶树种,显著提升了全域旅游的景观层次与品质。(记者 汤超)
责任编辑:祁梦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