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下基层”是习近平同志在福建宁德工作时大力倡导并身体力行形成的工作方法和工作制度,出发点是为民之心,着力点在为民之行。广大党员干部要把学习推广“四下基层”作为第二批主题教育重要抓手,“下”沉重心,把准“基”调,深“层”剖析,脚步丈量,只为民之所向。
连天线,接地气,只为暖民心。最是乡音能传情。质朴的乡情乡礼、纯正的乡里乡音,总会一下子拉近群众的距离,更容易走进百姓心里。“要给群众一碗水,自己应有一潭水。”因此,党员干部首先要认真学懂弄通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提升自己的理论素养,联系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用通俗易懂的“家常话”与他们“聊天”“唠嗑”,面对面才能亲近贴心,实打实方可入脑入心。很快地将惠民暖民政策从“天边”传到“身边”,在“大众化”的宣传中“化大众”,在“通俗化”的讲解中“化风俗”,如此,宣传的政策便会高效快速地“飞入寻常百姓家”。
进社区,串小巷,只为汇民智。最是实践出真知。所谓知者行之始,行者知之成,广大党员干部在进行调查研究时,不能止于坐在室内看文件、查资料、听汇报,要练就焦裕禄式的“铁脚板”,走基层、入小巷、进社区、串民坊。“脚下沾有多少泥土,心中就会沉淀多少真情”,广大党员干部要和乡亲同坐一条凳子拜群众为师,深入劳动一线向人民学习,真正做到通下情、顺民意。真正寻到问题的根,剖析形成的源,觅得解题的法,为真知灼见而“不辞劳苦出山林”。
站田间,蹲地头,只为听民声。最是贴心识真音。将心比心就会赢得真心,换位思考就会换取信任。对于群众的关切、诉求,我们要思考在前,行动在即,变“坐诊”为“出诊”,融“信访”为“信任”,转“信访”为“心访”,化“呼声”为“掌声”。怀揣乡土情怀和百姓情结,主动走近群众边,走进心坎里,帮其分析问题,助其寻找对策,努力把矛盾化解在早、化解在小,不断提升服务群众的满意度,用贴心访谈彰显“一枝一叶总关情”。
走村头,入农户,只为解民忧。最是果敢破难题。基层是第一线,也是前线,更是火线。民生无小事,群众的事就是我们心头上的事。因此,我们党员干部要变“会场”为“现场”,以“板凳会议”和“乡村夜话”等多种形式,坚持鲜明的政治方向、具体的问题导向,运用积累的工作经验、锤炼的工作本领、有效的工作策略、临场的应变能力,敢于直击问题症结,果断提出解题之道,对群众最为关心、关切的急难愁盼问题快速做出真诚回复和有效回应,特事特办、急事即办,树立结果导向,形成实用闭环,打通最后“一公里”,做好“后半篇”文章,以“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工作作风“不破楼兰终不还”。
□怀宁县清河中心学校专职副书记毕承红
怀宁县马庙镇中心学校党支专职副书记 黄景新
责任编辑:李志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