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一个人遇到好老师是人生的幸运,一个学校拥有好老师是学校的光荣,一个民族源源不断涌现出一批又一批好老师则是民族的希望。他们,在平凡岗位让“教师”两字更闪亮!一起来听听他们的故事,感受一线教育工作者的魅力。
“日子终归是日子,反反复复着24小时,但是每天与孩子们一起,倒也是充实,与他们共读一本书,猜一猜他们的谜语,听一听他们的故事,与他们共餐,看他们津津有味吃饭,听他们诉说自己的幸福......日子就是这样,尽心尽力做好每一件事。愿每一个日子里,孩子们都能快乐度过。”
这是砀山县砀城第一小学教师阚亚玲的日志内容,如她所写,日复一日19年,在教育的方田里,时时刻刻用心感受着教育的幸福。
做有温度的教育
徐磊,父母离异,从小跟着爷爷奶奶生活,他曾告诉阚亚玲“都忘了妈妈长什么样子了”;陈悦在画“我的中国梦”时,太阳和月亮同在一幅画里,她说“我希望不管是白天,还是晚上,爸爸妈妈都能陪我一起吃饭,这就是我最幸福的梦想”。
诸如此类的场景,在阚亚玲的日常工作中时有发生。为了让更多的人都来关注留守儿童这个群体,她撰写了大量有关留守儿童题材的评论文章,呼吁社会、学校、家庭都来关心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
做有温度的教育一直是阚亚玲秉持的理念。
让“有温度的关怀”入驻留守儿童心田。在她看来,这些“有温度的关怀”包括生病时的问候、困难时的鼓励、失落后的劝慰、高兴时的分享......“当我们把真挚、真爱、真诚的话语和行动给予留守儿童时,试想,这些留守儿童心中又怎会孤独、悲凉和自卑呢?”阚亚玲说。
用“有温情的故事”伴随留守儿童成长。阚亚玲认为,留守儿童存在的诸多问题,决定了对留守儿童的教育是一个长期而又艰难的过程,需要教育工作者通过精选和讲述“有温情的故事”潜移默化地融入学生们的心灵世界。
将“有温标的习惯”融入留守儿童生活。“作为教育工作者,就要循循善诱、持续不断地培养他们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让他们懂得‘少成若天性,习惯如自然’,养成好习惯终身受益等道理。”阚亚玲说。
上有趣的德育课
“阚老师您给我们讲的故事让我找到了真正的爱。”
“这是我上过最最最好的课。”
“谢谢阚老师,雷锋叔叔的这个故事很感人,您以后要常来我们班上课。”
......
在砀城第一小学,阚亚玲的德育课是学生们最为期待的课程,每次课后她都能收到许多学生写的小纸条。
作为学校德育处主任,她主张让德育从“说教”转向“体验”、从“教室”转向“社区”、从“静态”转向“动态”,把学生融入社区,充分利用社会资源育人,让学生在行走中感受美好,用脚步丈量成长。她紧密结合文明县城创建,率先在全县组织学生开展“大手拉小手,文明一起走”志愿服务、“小蜜蜂文明”大讲堂、图说中国梦、弘扬传统文化等系列活动。她开设“皖家童乐公益课堂”,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思政教育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弘扬志愿精神,争做新时代的小雷锋。
“课堂不仅是学生们接受知识的场所”,阚亚玲解释道,“课堂还是拥有无数成长故事、充满精神力量、幸福温暖无限延伸的精神家园。”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生读本》中有一节“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的内容,阚亚玲设置了穿衣服比赛的游戏,让学生们在游戏中感知扣好扣子的重要性,再从扣子引申到价值观——如果第一粒扣子扣错了,剩余的扣子都会扣错,人生的扣子从一开始就要扣好。
“3月份的时候跟学生一起看雷锋的故事,他们不由自主敬礼的场景很难忘。”阚亚玲说。
立有光的榜样
“‘双减’,不减家庭教育的地位和责任,家长永远都是孩子成长的第一责任人”。阚亚玲开发的 《“双减”之下对话“家庭教育的责任”》课程荣获安徽省家庭教育优秀课程优秀奖,并坚持走进社区、走进家庭,义务做家庭教育指导工作,并荣获“全国家庭工作先进个人”称号。
除做好学校教育工作外,她经常到敬老院为老人送温暖,在水滴筹、轻松筹等平台默默为需要救助的困难人群捐款180余次。她走进班级、走进社区、走进企事业单位,为大家宣讲党的政策、党的二十大精神等,至今已宣讲百余场。她还兼任四个社区的老年学堂教师,义务为老人授课,2022年被评为宿州市老有所学“十佳教师”。在她看来,教师应当身正为范,成为学生的榜样。
“全国家庭工作先进个人”“第二届安徽省最美教师”“安徽省岗位学雷锋标兵”“第四届宿州市道德模范”“宿州市第二届最美班主任”“宿州市第四届教坛新星”......手捧诸多荣誉,阚亚玲说最能让自己骄傲的还是她的学生,“看到他们成长成才,在军队、在工厂、在学校等各条战线,像雄鹰一样展翅飞翔,这辈子很幸福”。
责任编辑:杜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