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放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鲜明标识。
安徽始终锚定加快打造“改革开放新高地”目标,坚定不移实施扩大开放战略,深化对外开放重点领域体制机制改革,彰显开放姿态。
奇瑞汽车、国轩高科、阳光电源等一批安徽企业成为中国制造在全球市场上最活跃的身影之一;举办世界制造业大会、“投资安徽行”、海客圆桌会系列活动,启动“徽动全球”合作伙伴计划,一流的营商环境在更加开放的舞台上集聚要素资源......产业出海与制度开放相互促进、相互验证,让即将过去的2024年,成为安徽开放印记鲜明的年份。
对外开放水平全面提升
今年以来,在芜湖港滚装运输码头,每月数艘满载新能源汽车的货船顺江东去,再从上海港运往世界各地。全国每出口4辆汽车,就有1辆产自安徽。
今年前11个月,安徽省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7823.9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6.6%,出口5221.3亿元、同比增长9.2%,进口2602.6亿元、同比增长1.6%。其中,汽车出口同比增长32%。
今年以来,安徽外贸规模位居全国第九、中部第一,这源于产业的“多点开花”。如今的安徽,拥有电子信息出口800亿元、光伏储能出口350亿元、家电出口300亿元等外向型产业集群,电动载人汽车、锂电池、太阳能电池等“新三样”产品出口年均增长52.6%。涌现出奇瑞自主品牌乘用车、江淮中高端轻卡、安徽合力叉车等一批全国出口“单项冠军”。
安徽制造加速“出海”的竞争优势源自开放。这在汽车产业上得到鲜明的体现。截至目前,安徽累计吸引近600家相关汽车产业链供应链外资企业落地。随着一批制造业企业在全球市场异军突起,安徽正承担起加快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集群的重任。
外资企业成为一支最重要的助推力量,这一趋势在即将过去的2024年更为明显。大众汽车、大陆马牌轮胎、联合利华、渣打银行合肥分行......一大批知名外企或入驻安徽、或加码投资,成为推动安徽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迈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的一支关键力量。
今年前10个月,安徽外商直接投资(FDI)105亿元。目前累计有11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投资者在皖设立外资企业超5000家,其中92家境外世界500强在皖设立外资企业192家。
日益开放的产业氛围下成长起来的安徽企业,越来越具备布局全球的战略眼光和愈发清晰的全球化路径。
来自宣城宁国的中鼎股份用全球化眼光,走出了一条发展新路径——通过收购整合海外企业,完成产业链构建。
自2003年以来,中鼎股份陆续收购整合了十多家海外企业,通过引进、消化、吸收和再创新,公司在智能底盘空气悬挂系统、智能底盘轻量化系统、热管理系统等领域确立了行业领先地位。欧洲橡胶杂志(ERJ)发布的2023年度全球非轮胎橡胶制品50强排行榜中,中鼎股份排在第13位,在国内排名第一。
今年前11个月,全省实际对外投资24.2亿美元、增长14.6%,总量居全国第8位、中部第1位,增幅高于全国3.4个百分点。其中,制造业实际对外投资占比达到42.5%。
国际化营商环境日益彰显
越是面对复杂严峻的外部环境和多重超预期的困难挑战,越是要以积极开放的姿态拥抱世界。
2024年,安徽积极参与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启动实施“投资安徽行”“双招双引”、“徽动全球”出海行动、“徽动全球”合作伙伴计划等系列开放举措。一场场对外活动的举办,不仅搭建起安徽沟通世界的桥梁,为外资外贸发展注入了动能,更向世界展现了安徽开放发展的决心,提升了国际影响力。
以一流的营商环境支撑高水平开放,首先要体现在以一项项亲商暖商、行之有效的真招实举来广泛集聚要素资源。
安徽省商务厅会同相关部门汇编发布《外国商务人士在安徽工作生活指引》(2024年版),让“一册在手,生活无忧”;海客圆桌会、RCEP地方政府暨友城合作(黄山)论坛、国际新材料产业大会、中国(安徽)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交易会等重大经贸活动,让安徽的国际影响力和美誉度进一步提升;打造墨子论坛、侨创峰会等海外人才招引平台,大力实施江淮英才引进计划,让更多海外人才来到安徽......
据不完全统计,安徽持有效来华工作许可的外国专家2000多名,来自全球超75个国家和地区;安徽已与全球230多个国家和地区开展经贸合作,与全球六大洲39个国家缔结101对友好省际(城市)关系。在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新格局中寻找发展机遇,须以产业为支撑。
先进光伏产业是滁州的主导产业之一,也是安徽外贸的重要支撑极。滁州出台《滁州市促进光伏产业高质量发展条例》,从发展与规划、生产与应用以及服务与扶持等方面作出规定,将光伏产业高质量发展工作纳入法治化轨道。这也是我国首部针对光伏产业发展的地方性法规。
围绕集成电路、新型显示器等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安徽持续优化通关服务,畅通新兴产业产品,开拓市场物流链,“联动接卸”“直提装”“离港确认”等物流改革措施在全省水运口岸实现全覆盖,为更多优质产品开拓国际市场开辟新通道。
稳步扩大制度型开放
改革和开放相辅相成,不局限于商品和要素的流动,还需持续扩大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
随着国家政策支持以及行业发展需求不断增强,汽车企业纷纷通过开展国外建厂投资的方式来获得境外先进技术、学习经营管理模式和提升海外市场份额。然而,车企境外子公司由于自有资金有限,向境外银行申请贷款操作难度大,往往因融资问题限制其进一步发展壮大。
中国(安徽)自由贸易试验区芜湖片区指导辖内金融机构为跨国车企的海外子公司创新设计了跨境融资服务新模式,突破内部授信政策和操作办法的规定,创新授信准入和贷后管理,有力地支持了汽车产业“走出去”,加快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在这一跨境融资服务新模式下,境外子公司融资贷款从过去的三四个月时间缩短到了15天左右。
中国(安徽)自由贸易试验区是安徽的制度创新高地。自2020年获批以来,其坚持“为国家试制度、为地方谋发展”,对标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聚焦首创性、集成式探索,自贸试验区累计形成221项制度创新成果,其中44项为全国首创,11项在全国复制推广,改革开放综合试验平台作用充分彰显。
加强涉外法治建设是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应对外部风险挑战的当务之急,也是高标准对接国际规则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制度供给为基础,安徽省持续完善涉外法规规章体系,先后出台《安徽省税费征管和服务保障办法》《安徽省知识产权保护办法》等含涉外条款的政府规章,适时开展专门性涉外立法,完善相关法规规章中的涉外条款,各地也结合实际和需要,进一步强化具有地方特色的制度保障,不断提高涉外立法质量和效率。
坐落于合肥市包河区的安徽(合肥)创新法务区被称为法治安徽建设“一号工程”。着眼稀缺与高端,创新法务区在建设过程中加强招引海内外头部法律服务机构,汇聚优质法务资源,吸纳知名海外律师事务所、国内高端法律查明机构等。
安徽制造加速出海,既是对制造业规模实力和发展水平的直接检验,更是对安徽以现代服务业为标志的整体开放程度的体系化考验。而安徽(合肥)创新法务区的建设,无疑将成为一大标志性突破之举。
责任编辑:祁梦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