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叔,现在只要填两张表就行”。在淮北市烈山区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办理处,工作人员给老李和女儿小雨(化名)递来表格。三年前老李大女儿申请贷款的场景还历历在目:为盖五个章,他骑着摩托车跑遍村委会、镇民政所和学校。
“这是《家庭经济困难认定表》,勾选相应情况签承诺书就行”。区教育局工作人员向老李介绍,表格选项上的“原建档立卡户”“低保家庭”等七种情形,申请人只需如实勾选。对比墙上的流程对比图,过去需要提交的村、镇、民政局盖章的贫困证明、收入证明等6项材料全被画上了红叉。
“现在实行信用承诺制,我们通过大数据核对信息。”工作人员指着电脑屏幕解释道,教育、民政、农水等部门的数据正在自动流转。老李在“主要收入来源”栏工整写下“务农、打零工”,年收入填了“3.8万元”。同样来申请助学贷款的王大姐表示,女儿手机里存着“助学贷款掌上办”APP教程视频,操作简单方便,省时省力,“以前邻居家娃起早去镇政府排队盖章,今年我家丫头自己就完成了”。
老李的钱包里还有三年前的申请回执单,泛黄的纸页上,村委会的圆形章、镇民政所的方形章、学校的公章层层叠叠。“现在薄薄的回执单上只有电子流水号,也不用为开收入证明盖章而劳神费力。”老李笑着对记者说。(况 虎 记者 沈思佳)
责任编辑:杜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