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当涂县立足县域发展实际,创新探索“新阶层+青年统战”工作模式,以“联、育、用、创”四维协同为抓手,统筹推进青年新阶层人士队伍建设,为乡村振兴注入青春动能。通过系统性整合资源、精准化培养人才、多元化赋能实践、长效化创新机制,当涂县走出了一条“青春力量驱动乡村发展”的特色路径。2024年,“当涂同行”新阶层人士统战工作实践创新基地入选省级实践创新基地。
聚焦“联”字强基础,构建青年人才蓄水池
当涂县以“青鸟归巢”计划为核心,构建“县乡村三级联动+行业领域全覆盖”的青年人才网络。通过大数据分析和实地走访,重点摸排网络直播、跨境电商、文旅创意等新兴领域青年骨干,建立动态更新的“青创人才库”。目前,已吸纳非遗传承人、农产品电商达人、青年律师等37名优秀青年加入新联会,形成跨领域协作的“智囊团”。
为强化人才黏性,当涂县以青年创业者联盟为抓手,依托电商服务中心、关马青创基地等平台,打造“青创会客厅”品牌活动。通过定期举办行业沙龙、项目路演和政企对话,累计收集青年关于乡村振兴、产业升级的建议43条,其中“农产品区域物流配送中心”“乡村文旅IP孵化”等12条建议被纳入县域发展规划。此外,建立“导师结对”机制,邀请长三角地区企业家和行业专家担任青年创业顾问,为人才提供全周期支持。
紧扣“育”字提素养,打造多维成长生态圈
当涂县构建“红色铸魂+专业赋能+实践锤炼”三位一体的培育体系。在思想引领方面,深度挖掘本土红色资源,组织青年赴护河烈士陵园、塘南庄湾村党支部旧址等红色教育基地开展主题研学12场,覆盖青年600余人次,强化理想信念教育。同时,将李白文化园等传统文化地标融入培训课程,增强青年对本土文化的认同感。在技能提升方面,联合农业农村局、商务局等部门,创新推出“电商文化节”“青年主播大赛”等品牌活动,开设农产品直播、乡村旅游策划、跨境电商运营等专题培训32期,参训人次达320人。其中,“当涂螃蟹直播营”通过“理论+实操”模式,帮助30名青年掌握从选品到流量运营的全链路技能,孵化出3个本土百万粉丝账号。此外,筹资建设农村创业创新孵化实训基地,引入高校智库资源,为“新农人”提供全方位的支持与服务。
突出“用”字显担当,激活乡村振兴新引擎
当涂县以“项目化运作”推动青年人才深度参与乡村实践。在产业振兴领域,组织张强、芷伟等新阶层青年打造“当涂螃蟹”“黄池食品”“醉美桃花村”等区域品牌,通过抖音、快手等平台开展“云上丰收节”“乡村好物推荐”等系列活动,带动大陇葡萄、乌溪蟹苗等特色农产品销售额突破2000万元。其中,“黄池酱菜”通过青年团队设计的国潮包装和短视频营销,实现销量同比增长180%。在社会服务领域,县新联会秘书长张华发起“红书签计划”,联合团县委、教育部门开展反校园霸凌巡回宣讲100余场,覆盖师生近万人;青年律师团队为村民提供法律咨询1200余次,化解土地纠纷、合同争议等矛盾43起。
立足“创”字谋长效,构建可持续发展机制
为确保青年赋能乡村的可持续性,当涂县创新推出“政策+金融+平台”保障体系。政策层面,出台《当涂县优秀青年创业人才(团队)遴选办法》、《当涂县培育青年新型职业农民遴选办法》等文件,从创业补贴、场地支持、税收优惠等方面提供专项扶持;金融层面,结合信用村建设,联合多家金融机构推出“信用贷”产品,累计发放低息贷款7亿余元,支持27个青年创业项目落地。
通过“联、育、用、创”四维发力,当涂县不仅激活了青年新阶层的活力,更探索出一条可复制、可持续的乡村振兴路径。2024年,全县青年返乡创业人数同比增长45%,乡村文旅收入突破1.2亿元,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8.7%。当涂经验证明,以青春力量赋能新阶层,既是乡村发展的“破局之钥”,更是时代赋予的使命担当。
责任编辑:李志慧